一人吃素影響有多大?
原文:經濟通etnet 一人Go Green吃素的力量到底有多大?到底可以減少幾多碳排放?拯救多少條生命?現在齊來回顧去年大家創下的佳蹟: 一) 減少1.5噸碳排放:體積等約於1,678,000個500毫升的膠樽,按樹木吸收量計算,1.5噸碳相等於66棵五米高的大樹。 二) 拯救477條生命:美國網站Counting Animals做了一個評估,每年每位素食者約可拯救371至582隻動物,即平均約477個生命,香港人嗜吃海鮮,每次進食數量比起食用陸地動物要多,477個是較保守的估計,實際數子肯定不止於此。 三) 慳水夠805人飲用:生產肉類過程消耗大量食水,每人Go Green一日,即可以節省約1610公升水,以每人每日平均飲用兩公升水計算,此份量足夠805人飲用。 四) 多生產17倍蛋白質:全球超過三成穀物用以飼養牲畜,用以滿足富裕地區的肉類需求。在一英畝地上養牛,可生產20磅蛋白質,在同一片土地上種大豆,卻可以生產356磅,足足多17倍。改變飲食結構,多進食植物性蛋白質,所生產的糧食就可以供更多人食用。 單憑個人力量雖不能立即化解氣候危機,但從上述數字顯示,一個人的影響卻絕對不小,即使只是實踐Green Monday,將以上數字除七,成效仍然非常驚人:減少可裝滿約240,000個膠樽的碳排放、拯救約68條生命、慳水夠115人飲用,以及多生產約2.5倍的蛋白質。今個冬天「消失」,證明全球暖化不再是紙上談兵的數據,而是大家切身感受到的事實。要解決這場燃眉之急,將2016變成二零一「綠」,實踐彈性素食是最容易參與的方法。
Read More自備水樽成潮流
原文:經濟通 etnet 不少人都知道自備水樽(BYOB)是一個良好環保習慣,能夠有效減少塑膠和舒緩堆田區壓力,亦能鼓勵自己多喝清水,不過付諸實行的人卻佔少數,除了因為怕普通膠水樽質素成疑,有損健康,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怕老套,覺得帶水出街「唔夠型」,因此BYOB一直走不出小眾市場。 最近一個美國牌子Bkr就成功打破了上述形象,兩位創辦人Tal Winter和Kate Cutler 本來是律師,為創業而毅然辭職,她們運用生意頭腦,成功集資二十萬美金成立Bkr,將水樽「升呢」,搖身一變成為時裝,設計了六十個入型入格的款式,令品牌的水樽擠身化妝及美容部門,與各種高級香水和化妝品一齊出售,更被福布斯(Forbes)評為一項型人必備衣飾。 除了從改善水樽的外型,Bkr亦著重水樽選料,由於一般膠樽有可能含有雙酚A,長期攝入這種內分泌干擾素,有可能擾亂生殖系統,Bkr的水樽就改用玻璃和矽,令買家用得安心,加上外型美觀,即使定價數十美元一個,仍然成功累積了一班粉絲。 Bkr這個例子再次證明環保的確有市有價,由於尚待開發的項目多不勝數,這個「餅」只會愈早愈大,而愈早去開發,就愈容易瓜分佔有率,甚至有機會顛覆主流社會的市場和價值觀。 http://www.bloomberg.com/news/articles/2015-07-01/message-in-a-bottle http://www.forbes.com/sites/barrysamaha/2015/05/28/bkr-water-bottles-are-the-must-have-beauty-essential-for-women-with-style/ http://www.mybkr.com/faq/
Read More水給誰抽了?
美國加州持續大旱,超過一半縣市被列為災區,去年更是有紀錄以來最乾一年。州政府加緊抗災,包括罰款、鼓勵民眾縮短沖涼時間等,雖然這些措施都可以慳水,不過卻未能對症下藥,因為耗水最高的並不是普羅大眾,而是農業,前者佔全個加州用水量僅百分之四,後者卻高達百分之九十四,畜牧業更佔其中一半,因此最有效的慳水方法並非閂水喉,而是多多吃素。 就以漢堡包為例,生產一個牛肉漢堡要用六百六十加侖水,而一個素漢堡只消用五十二加侖;生產一加侖牛奶要用八百八十加侖水,同樣份量的豆漿卻只耗五十加侖水。根據加州水務署資料,沖涼時間每縮短一至兩分鐘,就可以慳五加侖水,相比之下,只要由牛肉漢堡改吃素漢堡,就可以省下整整一個月的沖涼水。 水乃生命之泉,由於動物跟人一樣會排洩,吃素同時亦可以避免污染水源,單在美國,每年就會生產九十億隻家畜,所產生的排洩物足足是美國人口的一百三十倍。目前,美國未有任何農場污水處理系統,家畜排洩物會直接排到附近土地及流入河溪,嚴重污染水源。 由此可見,吃素、少肉是慳水和保護水源的不二法門,近年素食選擇愈趨豐富,Go Green環保、健康、有營養之餘,味道甚至更勝一籌呢! 美國工廠農場關注組織創辦人、Green Monday美國分部負責人 Katie Cantrell
Read More十五年後全球缺水四成
講起全球暖化,大家都會聯想到氣溫上升,引致各種自然災害和糧食失收,科學家亦早已預測二零五零年是升溫臨界點,不過,聯合國日前發表一份水資源報告指出,如果人類維持現有生產模式,十五年後即二零三零年,全球將會缺水四成,進一步推前氣候危機。 水乃生命之泉,除了幫助我們維持身體機能,更是各大產業不可或缺的資源。目前全球七成食水都用於農業,一旦缺水問題惡化,農業必定首當其衝,引致糧食價格上升,就以美國為例,當地農業部門早於上年年中預計,加州持續大旱會令今年糧食通脹幅度高於過往廿五年的平均值,可見缺水並非無水飲用這麼簡單,而是「牽一髮、動全身」,勢必影響整個生態系統和民生。 要解決缺水問題,大家會想起縮短沖涼時間、安裝節水器等,雖然這些措施都可以慳水,但卻未能對症下藥,因為耗水最高的並不是這些生活細節,而是畜牧業。聯合國在世界食水日網站指出,由於經濟增長,愈來愈多人變得富有、搬入城市,飲食愈趨大魚大肉,造成過去三十年耗水量持續上升,因為生產肉類及奶製品比穀物多耗幾倍食水,例如生產一公斤稻米約耗三千五百公升食水,生產同等重量的牛肉、約四塊半八安士牛扒卻要一萬五千公升食水,後者是前者的四倍有多。 報告指出,今時今日我們用水的方式,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向,普羅大眾雖然無法改變相關政策,但只要由日常生活著手,我們依然可以幫手大幅慳水,畢竟畜牧業的最大客戶是市民,我們改變飲食方式,實踐多菜少肉,就是最有效的慳水辦法。 相關資料: http://unesdoc.unesco.org/images/0023/002318/231823E.pdf http://www.unwater.org/worldwaterday/learn/en/?section=c325501 http://www.ers.usda.gov/topics/in-the-news/california-drought-2014-farm-and-food-impacts/california-drought-2014-food-prices-and-consumers.aspx
Read More水產業濫用抗生素
近年,工廠農場的飼養方式為人垢病,濫用抗生素、生長激素等問題屢見不鮮,在豬、牛、雞身上廣用這些化學物質早已不是秘密,近日再有媒體披露,水產業其實亦有同樣問題,魚類食用安全成疑之外,更嚴重污染水源。 內地學術權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日前表示,內地多條河流驗出各種抗生素超標,他形容當我們直接飲用這些地方的淡水,抗生素濃度之高就猶如吃藥,更明言不會吃外表長得又肥又大的魚。抗生素本來是醫療藥物,用以對抗入侵病菌,當我們經常食用吃抗生素長大的水產,就等於長期濫服這些藥物,久而久之細菌會產生抗藥性,到我們因細菌感染而生病,需要服用抗生素時,藥效就會大減甚至失效。美國和歐盟已經開始禁止養殖業使用重要的人用抗生素去飼養動物,證明各界都意識到抗藥性問題嚴重,有必要明文限制。 生產肉類比農作物要多耗水數倍至數十倍,加上現時大部份地區未有完善的農場污水處理系統,我們食用肉類和水產,就等於揮霍用水,以及支持工廠農場傾倒動物糞便和各種化學劑去污染水源,最終會喝下這些污水的,還不就是人類自己。地球生態系統環環相扣,尤其水的流動性高,一旦大部份乾淨水源枯竭或受到嚴重污染,地球上無一個地區可以獨善其身。Go Green可以節省大量食水,相比起食用工廠農場的肉類,又可以減少吸收抗生素和生長激素,既為自己健康著想,同時減少污染地球,可謂一舉兩得。 相關資訊: 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international/art/20150309/19068929 http://ajcn.nutrition.org/content/78/3/660S.full#ref-8 http://www.eccteachingkit.org.hk/upload/download/water6.pdf
Read More水淹世界各大城市 廣州深圳最受威脅
講起全球暖化,我們經常用「水浸眼眉」來形容情況危急,原來這四字成語已非誇飾,而是即將變成事實。早於前年八月,世界銀行發表一項研究,指出到了本世紀中,距今三十六年後,受極端氣候影響,海平面會加速上升,沿海地區被淹沒的機會將大大增加,估計經濟損失逾一萬億美元。研究列出二十個最受威脅城市,中國有五個皆榜上有名,包括廣州、深圳、天津、湛江、廈門,廣州更在全球名列榜首,單一城市估計經濟損失達一百三十二億。若廣州和深圳難逃天災,香港毗鄰兩城,又怎能獨善其身呢? 中國以外,亞州另有八個城市上榜,包括越南胡志明市、印度孟買、日本名古屋等。另一邊廂,發達國家如美國亦不能倖免,世界銀行估計邁亞密、紐約、紐奧良、坦帕、波士頓將受波及。這二十個城市人口密度數一數二,一旦在任何一個城市發生天災,動輒影響幾千萬人。 無獨有隅,早前國家地理雜誌亦有報導,到二零一五年,人口亦將增加至九十億,糧食需求卻要雙倍,方能餵飽全世界。為什麼人口增加不足三成(二十億),糧食需求卻翻倍呢?原來當發展中國家變得富裕,國民飲食習慣就會愈趨豐富奢華,糧食需求自然倍增。 聯合國、克林頓基金會、蓋茨基金會、彭博、前美國副總統戈爾、前美國財長普爾森、里安納度等早已將全球暖化定為當今最逼切之危機,亞洲卻仍然相對缺乏有關意識。如果人類再不坐言起行,認真實踐環保,筆者這一代人絕對能夠親睹這場氣候危機。 http://ens-newswire.com/2013/09/03/10-coastal-cities-at-greatest-flood-risk-as-sea-levels-rise/ http://www.motherjones.com/environment/2013/08/map-top-cities-billion-dollar-floods https://www.sciencenews.org/article/flood-damage-cost-1-trillion-year-2050 http://grist.org/news/by-2050-flooding-could-cost-the-worlds-coastal-cities-over-60-billion-a-year/
Read More